宋词清平乐的节奏-清平乐春归何处划分节奏?

2021-08-22 16:00:00

清平乐春归何处划分节奏?

清平乐·春归何处

【作者】黄庭坚 【朝代】宋

春归/何处。寂寞回/无/行路。

若有人/知/春去处。唤取/归来/同住。

春/无踪迹/谁知。除非/问取/黄鹂。

百啭/无人/能解,因风/飞过/蔷薇。

译文:春天回到了哪里?找不到它的脚印,四处一片沉寂,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,喊它回来同答我们住在一起。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,要想知道,只有问一问黄鹂。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,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?看吧,黄鹂鸟趁着风势,飞过了盛开的蔷薇。

扩展资料:

创作背景

徽宗崇宁二年(1103),党祸已起,蔡京立元祐党人稗,黄庭坚被除名,编管宜州。有诗题为《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诸,亲旧携酒追送,聊为短句》,这“十二月”是崇宁二年(1103)十二月,黄庭坚至崇宁童年二月才过洞庭,五、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。

此词的内容是“惜春”,而实际是影射时局。此送春词作于贬宜州的翌年,即崇宁四年(1105)。同年五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。

用斜杠画出清平乐村居的朗读节奏。

茅檐/低小。溪上/青青/草。醉里/吴音/相/媚好。白发/谁家/翁媪。大儿/锄豆/溪东。中儿/正织版/鸡笼。最喜权/小儿/亡赖,溪头/卧剥/莲蓬。
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。
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。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,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,他一直遭受当7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。从四十三岁起,他长期未得任用,以致在信州(今江西上饶)闲居达二十年之久。理想的破灭,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,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。这首《清平乐·村居》就是其中之一。

译文
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,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。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,听起来温柔又美好,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?
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,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。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,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,剥着刚摘下的莲蓬。
分享到:
收藏